“天津教案”讓曾國藩背負“賣國賊”的罵名!從中我們能學到什么?

推薦2年前發(fā)布 AI工具箱
52 00

一、【歷史背景】

同治九年五月,法國天主教堂收養(yǎng)的中國小孩突然死了三四十個,而且死因不明,但是教堂的人沒有出來解釋說明,這引起了天津人民的懷疑。之后,天津周邊又連續(xù)發(fā)生了多起嬰孩失蹤案件。究竟是誰在背后操縱這些案件呢?天津人民雖然心中模糊地感覺到應該與法國教堂有關系,但是沒有證據(jù)。

1870年是災荒年,很多百姓都吃不飽肚子,更沒有什么能力撫養(yǎng)孩子

一天,天津人民當場抓獲了一名人販子。經(jīng)過審問,人們得知,這個人販子拿著迷藥去拐騙小孩,然后將拐到的小孩賣給一個天主教徒。每拐到一個,他便能得到五塊銀洋。人販子供認的那位天主教徒是個中國人,事情敗露后,他仗著自己教徒的身份,躲進了教堂。在當時的情況下,清朝的衙門是不敢公然去教堂抓人的。由于天津人民氣憤難平,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,萬般無奈之下,天津衙門只好派人去跟教堂交涉,希望他們交出犯人以平民憤。但是教堂的人態(tài)度十分蠻橫,拒不交出。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。天津衙門不敢真的惹惱教堂里的人,因為教堂里很多都是洋人,只好放任教堂包庇犯人。

“天津教案”的原發(fā)地“天津望海樓教堂”

天津衙門能咽下這口氣,天津人民可不能。衙門的人走了,但是圍觀的群眾沒散,群情激憤,很快就與教堂里的人發(fā)生了爭斗。爭斗發(fā)生后,法國領事豐大業(yè)兩次要求天津的通商大臣出兵鎮(zhèn)壓天津人民。當時,擔任天津通商大臣的是崇厚。在豐大業(yè)的要求下,崇厚象征性地派出了兩名士兵前去鎮(zhèn)壓。那兩名士兵到了教堂門口,并沒有上前阻止民眾。看到這種情況,憤怒的豐大業(yè)立即轉(zhuǎn)身去了天津衙門。剛進衙門口,他就掏出手槍向崇厚開了槍。幸運的是,在連續(xù)的槍擊中,崇厚并沒有受傷。槍聲從衙門傳出。天津人民一傳十、十傳百,竟傳成了中法要開戰(zhàn)了。本來就憤怒難平的天津人民一聽到這個消息,立即敲鑼打鼓聚到了衙門口,誓與洋人抗爭到底。

崇厚一見天津人民喊打喊殺的樣子,頓時感到事情不妙,便力勸豐大業(yè)等民眾情緒平復后再出衙門。但是豐大業(yè)顯然沒有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力量,氣勢洶洶地跑出了衙門。聚集在衙門口的民眾見手持手槍的洋人走出來,便主動后撤,讓出了一條道路。恰在這時,天津知縣劉杰迎面走來,豐大業(yè)二話不說,舉起手槍就向劉杰射擊,子彈打中了劉杰的隨從。周圍的民眾見自己的同胞被打傷,怒不可遏,一起沖上去,將豐大業(yè)當場打死。隨后,憤怒的群眾集體沖向法國天主教堂和其他洋人機構,抓住了販賣人口的罪犯,救出了中國兒童。同時還打死了二十幾個洋人。

這一事件發(fā)生后,法、英、美、俄等七國趁機聯(lián)合起來向清政府施加壓力,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。在這種情勢下,曾國藩被派往天津處理此事。這時的曾國藩已經(jīng)病得很重,右眼已經(jīng)完全失明,而且肝病也越來越重。雖然身體狀況很差,但是政府的命令下來,他也不能不從。事實上,曾國藩并不想接受這個命令,因為這個案件涉及洋人,而且天津人民的憤怒也很難平復。在去天津之前。曾國藩甚至寫下了遺書:“我即日就要去天津辦案。洋人性情兇悍,津民習氣浮囂,大概很難調(diào)和。將來構怨興兵,恐怕會激成大變。我反復思慮,找不到任何辦法。先跟你交代一些事。以備不測?!?/p>

雖然遺書都準備好了,但是曾國藩最終并沒有命喪天津,只是留下了罵名。剛到天津時,曾國藩沒有急著采取什么措施,而是先深入了解了整個案件的發(fā)生過程,之后才開始有所動作。從全局上考慮,當時清政府的兵力是絕對抵擋不住洋人的軍隊的,所以曾國藩的基本立場就是努力平息洋人的怒火,盡量滿足洋人的要求,而不是試圖與洋人講理或拼個你死我活。最終,曾國藩基本上滿足了洋人的所有要求,并且將涉案的兩名清朝官員流放,處死了多名鬧事的百姓。

這樣的處理,讓曾國藩背上了“賣國賊”的罵名。在局外人看來,曾國藩理應做的是“攘外”,而不是通過壓迫百姓來求和,置國家、百姓的尊嚴于不顧。但是在局內(nèi)人看來,清政府并沒有作戰(zhàn)的準備,而洋人早就有所準備;清軍的武器落后,而洋人的武器裝備非常精良;清政府沒有什么援軍,而洋人是七國聯(lián)合。因此清政府只能忍氣吞聲,以求保全疆土及百姓。正是深刻分析了當時的局勢,曾國藩才作出了這一“賣國”的決定。

不躬身入局,如何了解局勢?不了解局勢,如何能作出最有利的抉擇?所以說,在處理每一件事前,都要先入局,充分認識局勢,才能作出最有利的抉擇。曾國藩對天津教案一事的處理,雖然有辱國格,但最終換得了一時安寧,而未讓百姓陷于戰(zhàn)爭的水深火熱之中。從大局上來看,這一決定對當時的局勢來講是利大于弊。


當時的直隸總督曾國藩,還因處理這起事件備受清議,斷送了其政治生涯。

就此事,曾國藩說:

【名人原文】1.“大抵此事在局中者,皆以中國兵疲將寡,沿江沿海諸省毫無預備,而彼族諸國合縱,窮年累世但講戰(zhàn)事。我能幸勝于一歲,斷難保全于多年,庚申覆轍,豈可再見?必須隱忍以全和議者,就勢而言之也。在局外者,皆以天主教流毒中華。污辱孔亟。異端不可不攘,木蘭北狩,淀園被焚,國仇不可不雪?;颡劻x憤之民而百萬粹集,或聯(lián)合各國之交而專攻一國,必須力爭以全國體,此就理而言之也。欲求理勢兼顧,殊無良策。敝處所辦,蓋亦偏于衡勢者,措施又多失宜,物論之騰,亦無足怪?!?/p>

【白話注解】1.總體來說,這件事在局中人看來,都認為中國士兵疲乏、將才寡弱,沿江沿海各省絲毫沒有打仗的準備,而西洋各國已經(jīng)聯(lián)合在一起,作好了長年打仗的準備。我國能僥幸打贏一仗,但不能保證以后多年都能取勝,庚申年的悲劇,豈能讓它再發(fā)生?就目前的形勢而言,我們必須忍辱負重,為保全國家而與西洋議和。局外人都以為天主教已經(jīng)毒害了大中華,污辱了孔教的圣潔,這樣的異端邪說必須清除;咸豐帝被迫去北邊的木蘭圍場,海淀的圓明園被燒毀,如此這般的國家恥辱不能不雪?;蛘擢剟钚膽阎伊x的群眾,召集起百萬之眾,或者聯(lián)合各國,專攻一國,奮力保全國體,這是按照道理來說的。想要形勢、道理兼顧,還沒有好的辦法。我這里所做的,大概就是偏重于形勢,如果再加上措施不當,引起人們的激烈情緒,也就不顯得奇怪了。

【名人原文】2.“吾輩身在局中,豈真愿酷虐吾民,以快敵人之欲?徒以邊釁一開,則兵連禍結,累世窮年而未有已。今西南未靖,沿海戰(zhàn)事毫未議及。各省綠營兵一無可用。勇丁惟淮勇器械較精。氣勢較壯。然勁者亦不滿二萬。能防御一口,未必能遍防各口,能保全一年,未必能力持多年,能抵敵一國,未必能應付各國,而諸國合縱之勢,狼狽之情,則牢不可破。故鄙人嘗謂與漢之匈奴、宋之遼金迥別,實不敢以全局付之嘗試,又安肯以津民一朝之忿,貽國家無窮之憂?惟曲全鄰好而不忘防御,乃為完策。”

【白話注解】2.我等身在局中,難道真的就愿意使我國的百姓受虐待,從而滿足敵人的欲求嗎?之所以委曲求全,不過是擔心戰(zhàn)事一起,兵連禍結,讓百姓長年處在戰(zhàn)火硝煙中不能停止啊?,F(xiàn)在西南的叛亂還沒有平定,沿海的戰(zhàn)事也不曾探討過。各省綠營兵沒有一個可以直接上戰(zhàn)場的。就目前的兵勇來說。只有淮勇器械還比較精良,氣勢比較雄壯,但堪稱勁旅的兵勇不到兩萬人,即使能防御一個口岸,也未必能防御所有口岸;能保全一年,未,必能堅持多年;能抵擋一國,未必能應付各國,而各國聯(lián)手合縱之勢、狼狽為奸之情,牢不可破。所以我曾經(jīng)說過,現(xiàn)在的侵略者與漢朝的匈奴、宋代的遼金截然不同,實在不敢拿全國的疆土來作嘗試,又怎么能因為天津百姓一時的憤怒。而使國家陷于無限期的憂患中呢?現(xiàn)在只有委曲求全。與各國維持和局,同時也不忘防范,才是最好的辦法。


二、【引古論今】

如今,入局功夫已經(jīng)不僅僅局限在案件的處理中,而是涵蓋了各個層面。比如說,現(xiàn)代企業(yè)并購時,都會事先派團隊去準備并購的企業(yè)中進行考察,并且調(diào)查該企業(yè)所在市場的情況,這一系列動作實際上也是入局功夫。只有深入局中,才能認清局中的形勢,進而作出能使利益實現(xiàn)最大化的決定。這一點,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、電池大王王傳福做得很好。

比亞迪刀片電池組裝結構模式

初創(chuàng)比亞迪時,由于資金和技術受限,王傳福選擇了最容易生產(chǎn)的鎳鎘電池。他選擇生產(chǎn)鎳鎘電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當時的電池生產(chǎn)大國日本宣布不再在本土生產(chǎn)鎳鎘電池,這就意味著鎳鎘電池的生產(chǎn)地將會發(fā)生轉(zhuǎn)移。正是看中了申了這個機遇,王傳福毅然放棄“鐵飯碗”,下海經(jīng)商。為什么其他人都沒有看到這個機遇,而王傳??吹搅四?這是因為王傳福作為一名電池專家,一直很關注市場上電池制作的動向。換句話說,就是王傳福身在電池制作的局中。所以才能很快抓住機遇。

1995年,比亞迪在深圳一家租來的工廠中成立后。王傳福就開始專攻鎳鎘電池罐產(chǎn),制造了用于無線電鉆、電鋸、應急燈等產(chǎn)品的鎳鎘電池。果然不出王傳福所料,市場上對這些產(chǎn)品的需求量很大。起步的順利。為比亞迪之后的發(fā)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
隨著資金的不斷積累,王傳福開始積極地對現(xiàn)有的電池生產(chǎn)工藝加以優(yōu)化。并且大力引進電池界的尖端人才,購進大批先進設備。使電池品質(zhì)穩(wěn)步提升。除此之外,王傳福還經(jīng)常出國參加電池展,了解電池制作的最新信息。短短幾年時間。比亞迪就逐步進人了鎳鎘電池的高端市場,擁有了多個固定的大客戶。

在外人看來,這時的王傳福已經(jīng)很有成就了,鎳鎘電池這一產(chǎn)品足以讓比亞迪很好地生存。但是在王傳??磥?,并不是這么回事。身為電池專家的王傳??吹搅随囨k電池生產(chǎn)的弊端:鎳鎘電池有毒。這種電池的重要組成金屬是鎘,而鎘并不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。事實上,剛出生的嬰兒體內(nèi)是沒有鎘元素的,人體中的鎘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累積起來的。在所有的金屬元素中,鎘是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。日本前些年的公害病之一“痛痛病”,就是慢性鎘中毒最典型的例子。鎘元素能夠使人體骨骼的代謝受阻,進而出現(xiàn)骨質(zhì)疏松、萎縮、變形等一系列癥狀。

鎳鎘電池有毒

意識到生產(chǎn)鎳鎘電池不是長久之計后,王傳福便毅然決定增產(chǎn)鎳氫電池、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。這三種電池都是二次充電的電池,與鎳鎘電池相比,它們的技術含量要高得多,當然相對來說,安全性和利潤也要高很多。在局外人看來,那時的比亞迪并不具備雄厚的技術實力。尤其是缺生產(chǎn)鋰離子電池的技術。鋰離子電池的生產(chǎn)技術是壟斷在日本電池制造商手中的,日本對此類技術有著嚴格的保密措施。但是在身在局中的王傳福看來,技術并不是問題,什么樣的技術都是人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有人才就不怕沒有技術。他看重的是這三種電池的發(fā)展前景。他知道,比亞迪不能一直依賴于鎳鎘電池的生產(chǎn),否則一旦鎳鎘電池被國際組織強行禁止生產(chǎn),比亞迪就完了。而另外三種電池就是保證比亞迪生存,甚至是更好地生存下來的保障。

比亞迪能夠發(fā)展成為全球電池界的老大,與鎳鎘電池是分不開的。當然,與價格低廉、品質(zhì)優(yōu)秀的鎳氫電池、鋰電池以及鋰離子電池更是分不開的。比亞迪的發(fā)展勢頭充分證明了王傳福想法的正確性,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:躬身入局,深入了解局內(nèi)形勢,就可以作出最明智的決定。

比亞迪的股價(不是讓你去買股票)

簡單來說,比亞迪在電池界的成就是王傳福運用入局功夫所取得的。局外人永遠都不能切身體會到局內(nèi)人的感受,唯有親身進入局內(nèi),才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并有效解決問題。


三、【個人解讀】

這一篇闡述的道理就是處事要入局考慮。曾國藩經(jīng)常說,天下事,只在局外吶喊,總是無益的;必須躬身入局,挺膺負責,才有成事的可能。躬身入局的道理與俗話說的“站著說話不腰疼”的道理是一樣的,如果不能親身走進情境中,怎么能體會到情境中人物的想法呢?我國的一代圣賢說過:“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”這句話是說,你不是魚,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?也就是說,如果你是魚,那么你自然就知道魚是否快樂了,這實際上也是在講入局的功夫。

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

曾國藩:入局~~~置身事內(nèi)是處事的第一步。

? 版權聲明

相關文章

暫無評論

none
暫無評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