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秦王掃六合,虎視何雄哉!”說起秦始皇,可謂是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對于華夏大地來說,他是一統(tǒng)天下的霸主,對于儒生古籍來說,他是焚書坑儒的昏君。
而歷史終究是歷史,關(guān)于秦始皇后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。但是關(guān)于他的子女,后世之人的評價那就是整齊一致,特別是在面對秦始皇的兩個兒子,扶蘇和胡亥的觀點之上,絕大部分的人都有著同樣的眼光。
眾所周知,秦始皇后宮佳麗三千,被他寵幸過的女子不計其數(shù),而他的子女也是眾多的。據(jù)記載,秦始皇共有二十三個兒子和十個女兒,當(dāng)然這只是歷史上有記載的。
其中扶蘇是秦始皇的第一個兒子,也就是長子,而胡亥卻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扶蘇和胡亥之間相差年齡十歲,扶蘇的母親是鄭妃,而胡亥的母親是胡姬。
扶蘇劇照
秦始皇一生沒有立過皇后,分別從扶蘇母親和胡亥母親的稱謂上看,扶蘇的母親地位應(yīng)該是比胡亥的母親地位高。
先不說胡亥和扶蘇之間的淵源,就拿他們的名字來說,也是十分的不符合邏輯。要知道不論是古代還是現(xiàn)代,兒子或者女兒的姓氏一般都跟隨父母。
特別是在古代封建社會的思想影響之下,孩子的姓氏一定是跟著父親姓的。而秦始皇名叫嬴政,但他的這兩個兒子卻一個叫扶蘇,一個叫胡亥。
胡亥劇照
與他的姓氏壓根就不搭邊,那么秦始皇究竟是為了什么,才會給兩個兒子取這樣的名字呢?
扶蘇名字的來源
其實在先秦的那個時期,成年男子一般稱氏不稱姓。意思就是若是在秦朝時期,要是喊秦始皇嬴政,那么他一定會充滿疑惑。
史料記載,嬴政確實姓“嬴”,但是實際上,他卻被稱為“趙政”,這與他的母妃來自趙國有關(guān)。那么由此可以推斷,胡亥和扶蘇也同樣姓“嬴”,但是“胡亥”和“扶蘇”只是供人們稱呼的氏。那么扶蘇這個氏的來源是什么呢?
作為秦始皇的第一個兒子,秦始皇其實對扶蘇充滿了期望。從字面意思來看,“扶蘇”指的是樹木繁盛,香草佳木的意思??梢?,秦始皇對他給予的厚望。
加上古語有云“山有扶蘇,隰有荷華。不見子都,乃見狂且?!边@是出自《詩經(jīng)?鄭風(fēng)?山有扶蘇》??上攵?,“扶蘇”這個名字是經(jīng)過秦始皇的精挑細選的了。
當(dāng)然,扶蘇也不負眾望。據(jù)史料描述,扶蘇長得玉樹臨風(fēng),一表人才。而且還深受百姓愛戴,是人們眼中妥妥的秦始皇接班人。
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如同香草美玉一般的人,卻因?qū)η厥蓟手毖韵鄤?,惹怒了秦始皇,被他發(fā)配到大將軍蒙恬身邊,做起了督促修筑長城的監(jiān)工。這也為他后來錯失皇位埋下了伏筆。
胡亥名字的來源
相比起扶蘇這個名字來說,胡亥的名字就顯得比較隨意了。根據(jù)史料推斷,胡亥的母親很有可能是當(dāng)時的少數(shù)民族羌人,被封為“胡姬”。而“亥”是因為胡亥出生在“亥時”。于是秦始皇便給他的這個小兒子取名為“胡亥”。
這也可能是因為,畢竟秦始皇有胡亥的時候,已經(jīng)有過幾個皇子了。所以那種新鮮勁已經(jīng)過了,對于皇子已經(jīng)見怪不怪了。
因此秦始皇其實對于胡亥是不給予厚望的,也就是說秦始皇從一開始便沒有想過要將秦國江山托付給胡亥。
那么胡亥是如何得到江山的呢?說到這就不得不提,秦國的一大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。其實在秦始皇彌留之際,他已經(jīng)將詔書擬好,希望召回扶蘇主持自己的喪葬儀式,并繼承皇位。
但是趙高和李斯深知,若是扶蘇稱帝那么他們的日子一定不好過,為了能夠繼續(xù)統(tǒng)治和把控朝廷和內(nèi)宮,他倆便在秦始皇死后,合謀篡改了詔書,傳位給了昏庸無能的胡亥。
而在李斯和趙高的慫恿之下,胡亥便將扶蘇鏟除。相傳,胡亥殺害的不僅僅是扶蘇,還有眾多秦始皇的子女。
在此期間,還上演了著名的“指鹿為馬”的大事件。也是通過這件事情,讓眾人看清了胡亥的殘暴和昏聵。
可想而知,在這樣的一個統(tǒng)治之下,百姓很難不發(fā)出抗議之聲。要知道,那時的秦朝才剛完成天下一統(tǒng),秦朝的百姓皆來自六國。
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本來也就存在六國的后起之秀,比如項羽。這些人物都對秦國疆土虎視眈眈。更何況是在胡亥的統(tǒng)治之下,揭竿而起更是輕而易舉之事。
于是,秦朝便在秦二世的手上就此覆滅。也有人揣測,若是沒有趙高和李斯的陰謀,扶蘇安穩(wěn)地登上皇位,那么秦朝還有機會再繼續(xù)統(tǒng)治下去。當(dāng)然,這也只存在于人們的猜測之中。事實卻往往不盡人意。
當(dāng)然也有人產(chǎn)生質(zhì)疑,為什么扶蘇不起兵造反,反而任胡亥宰割。確實,在那個時候,扶蘇幾乎是眾望所歸,若是他起兵反抗,那么胡亥必輸無疑,趙高和李斯的陰謀也終難得逞。
可是,眾人卻紛紛忽略了一個問題。扶蘇這個人物,他的生性本來就溫潤如玉,而且忠君愛國。若是他起兵反抗,必定會禍及百姓,造成國家的動蕩,這一定是他不愿看到的。于是,就算他再不愿接受胡亥為帝這個事實,他也會盡心輔佐這個弟弟。
結(jié)語
“胡亥扶蘇事可鑒,楚歌楚舞將柰何?!蹦魏我舱怯捎谒倪@份不忍,使他最后也難逃一劫,實在是可悲可嘆。
其實若是站在胡亥的角度去想,他或許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并非帝王之選,只是形勢使然,稱帝之后的他,也常常在趙高和李斯的掌控之下。對于他而言,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如牢籠般的生活。
回看歷史,又有多少英雄人物,最終都成為了權(quán)利和戰(zhàn)爭之中的犧牲品。又有多少君王終其一生,也沒能找尋到讓江山永固的方法。這些朝代,都如同曇花一般,在絢爛綻放之后,悲涼落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