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仁宗趙禎是宋真宗之子,他于1022年即位,在位42年,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。關于這位皇帝,人們褒貶不一。有人說他以仁德治國,乃至與遼國相處了42年未見兵戈;也有人說他無所作為,內憂外患,社會矛盾尖銳。然而,他給后世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要數(shù)他的身世傳奇,也就是著名的“貍貓換太子”的故事。
貍貓換太子的傳說
宋朝龍圖閣大學士、開封府尹包拯在地方巡查時,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婦人攔住了他,對他說她就是當今圣上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。包拯立刻回京查訪,得知當年在宋真宗的后宮里確實有一位李娘娘。她本是一名宮女,由于受到宋真宗寵幸,被封為才人。更幸運的是,她還懷上了“龍種”。可是,這件事遭到了劉德妃的嫉妒。這位劉德妃陰險毒辣,因為她自己膝下沒有子嗣,便買通了伺候李娘娘的接生婆,用一只剝了皮的貍貓,換走了李娘娘的兒子。當宋真宗正準備看一眼自己的小皇子時,沒想到竟然看到了一個血淋淋的怪物,盛怒之下,將李娘娘打入了冷宮。
劉德妃則因為產下皇子,被晉封為皇后。當了皇后的劉德妃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要將李娘娘滅口。危難之時,一位受過李娘娘恩惠的小宮女不顧自身安危,幫助李娘娘逃出了皇宮。此后二十年,李娘娘一直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。
鐵面無私的包拯決定要幫李娘娘沉冤昭雪,就把她帶回了京城,并設計讓宋仁宗與她相見。最后,宋仁宗和李娘娘母子團圓,李娘娘被封為太后。這段故事取自經典京劇《貍貓換太子》。
事實上,自宋朝以來,有很多戲曲作家、小說家對宋仁宗的身世進行演繹,從《宋史》和《續(xù)資治通鑒》開始出現(xiàn)雛形,到了清代,在《三俠五義》中更是以《貍貓換太子》的故事形式出現(xiàn)。我們都知道,文藝作品往往帶有很強的虛構性,但為什么這么多人都要以此事為題材呢?或許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此事的話題性,但更多的還是讓人推測其故事的真實性。
宋仁宗的生母
故事中的李娘娘,在《宋史》中是確有其人的,一般稱其為李宸妃。這位李宸妃生于杭州,典型江南女子的長相,美麗溫婉又小巧,人又是莊重寡言的,剛入宮時是劉德妃的侍女。宋真宗十分寵愛劉德妃,打算立她為后。然而,劉德妃的母族并不顯赫,又沒有給皇帝生下子嗣,所以大臣們都對此表示反對。盡管劉德妃最終被立為皇后,成為了后宮之主,但她還是為沒有子嗣而苦惱。
于是,劉皇后想出了“借腹生子”的辦法,她讓李宸妃為皇帝侍寢,沒想到還真的懷上了“龍種”。一天,李宸妃陪宋真宗到砌臺賞景,不慎頭上的玉釵墜落。當時宋真宗暗自祈禱,若玉釵完好無損,李宸妃懷的就是皇子。侍從拾起玉釵,果然是完好無損的,宋真宗十分高興。沒過多久,李宸妃順利生產,真的是位小皇子。宋真宗本來有五個皇子,但是先后夭折,如今中年得子自然非常高興,還給小皇子取名為趙受益(即趙禎)。
李宸妃生下皇子不久,劉皇后就派人把孩子帶走,交給楊淑妃撫育。由此看來,劉皇后“借腹生子”應該是得到了真宗默許的,她是光明正大據(jù)為己有的,并沒有使用陰毒的手段用貍貓換太子。宋真宗很快就立這個小皇子為太子,劉皇后也因為這個孩子地位更加穩(wěn)固。
13年后,宋真宗去世,趙禎即位,也就是宋仁宗。由于皇帝尚且年幼,所以由皇太后劉氏臨朝輔政。在劉太后的威懾下,自然也無人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再提仁宗生母之事,李宸妃在宮中過著無法與自己親生兒子相認的痛苦生活。宋仁宗天圣九年(1031年),李宸妃在病危中被劉太后晉封為宸妃,次年匆匆離世。
對于李宸妃,劉太后本想以妃子之禮下葬,但宰相呂夷簡進諫,表示現(xiàn)在的仁宗尚且還不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生母,但不代表永遠不知。若太后“千秋萬代”之后,難保不會有人告知仁宗當年的事情。到那時,仁宗怪罪下來,太后的家人恐怕在劫難逃。所以他建議,對李宸妃以皇后之禮厚葬,這樣一來,即使以后有人揭穿此事,仁宗念及太后的周到考慮,或許會重拿輕放,不會牽連太后的母族。
太后認為呂夷簡言之有理,就照他說的辦了。李宸妃是穿著皇后的衣裝,躺在水銀棺里,喪禮舉行的極為隆重。
從《宋史》的記載來看,“貍貓換太子”之事并不存在,李宸妃也沒有流落到民間。那么,宋仁宗最后到底有沒有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呢?
真相大白
明道二年(1033年),劉太后病逝,宋仁宗開始親政。這時,有人告訴仁宗他的生母其實是李宸妃。這里涉及一個告知仁宗身世真相的人。按“貍貓換太子”故事里的說法,這個人應該是包拯,但到底是不是呢?
明朝小說《包公案》中說包拯在回朝的途中遇到李宸妃,聽李宸妃講述當年冤情后,立即回到開封府調查此事。后來,包拯設陰曹、審郭槐,終將劉太后繩之以法。然而歷史上,包拯是在天圣五年(1027年)考中進士,從而踏入仕途的。起初,他只是做建昌知縣、天長知縣和端州知州等地方官,由于官階小,所以是沒有機會參與宮廷爭斗的。直到后來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,被拜為龍圖閣直學士,包拯才真正進入中央朝廷,但此時宋仁宗已親政多年。所以,宋仁宗剛親政之時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真相,不會是包拯稟告的。
然而,包拯確實審理過一件和此案類似的案子。根據(jù)《續(xù)資治通鑒》記載,仁宗朝有一個曾在皇宮中擔任雜役的宮女王氏,出宮后嫁給了一個叫冷緒的郎中。兩人生有一個兒子,名叫冷青。冷青長大后四處漂泊游蕩,走到廬山時,他多次對人稱自己是皇子,當年母親在皇宮中被皇帝寵幸后懷了孕,后來出宮生下了他。
這件事被一個叫全火道的多事和尚聽到了,和尚就將他帶到了京城。由于冷青到了京城后常在人群中講自己的傳奇身世,所以這件事很快就被傳開了,最后傳進到官方。當時任開封府尹的錢明義得知此事后,立即派人將冷青捉拿歸案。但冷青在大堂之上毫無懼色,說得是有鼻子有眼,以至于錢明義都信以為真了,甚至聽從他的喝令。為了不讓這件事的影響再擴大,錢明義決定把冷青判為“狂人”,發(fā)配汝州。而推官韓絳認為此案并不明確,便奏請仁宗發(fā)落。仁宗將案子交給了包拯審理。
包拯了解到冷青之母王氏的確在宮中做過雜役,可是她出宮嫁給冷緒后,先是生了一個女兒,之后才生的冷青,可見冷青說的絕不可能是事實。最后,冷青以冒充皇子之罪被處死,錢明義因瀆職而被降為蔡州知府。
由此我們可以推測,小說的創(chuàng)造者是將冷青一案與仁宗身世相結合,移花接木出了“貍貓換太子”的情節(jié),劉太后其實并沒有做出如此陰狠毒辣的事情。
事已至此,仁宗又會如何處置劉太后的母族呢?
得知真相后的仁宗萬分悲痛,在他看來,自己身為天子,卻連自己的母親都無法保護,最終讓母親含恨而終,于是他下詔向天下人表示自責。他認為導致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劉太后,因此他下令禁軍包圍劉太后娘家的府邸,準備下旨滅其九族。
就是這個緊要關頭,宰相呂夷簡前來勸諫,他說劉太后的確是有錯,可后來她也定是有心悔過的,所以才會在李宸妃離世時以皇后之禮進行了厚葬。況且,劉太后和楊淑妃對皇上畢竟也是有撫育之恩,皇上不該因一時之恨而將這些事情都忘記了。
聽了這些話,仁宗平復了些許,之后他命令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去查看母親的安葬情況。李用和回報說,李宸妃的身上不僅沒有被毒害或虐待的跡象,而且安葬的禮遇很高,身上穿的也是皇后的衣裝。仁宗這才下令撤回包圍劉太后娘家的禁軍。
李宸妃在去世多年后被追封為皇后,謚號章懿。仁宗又來到墓前祭拜,表達自己對生母的愧疚之情。后來,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被一再晉升,死后還被追封太師、中書令、隴西郡王,謚號恭僖。對于劉太后,仁宗曾多次跑到她的靈牌前自責,謚封劉太后為莊獻明肅皇后(后該章獻明肅皇后),升太廟供奉。
這就是“貍貓換太子”傳說的由來,盡管如此,宋仁宗的傳奇身世卻依然是戲劇舞臺上的經典劇目。也許,隨著越來越多歷史資料的發(fā)現(xiàn),有關宋仁宗的身世還會出現(xiàn)一些新的說法吧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是愛生活的小杰瑞,愛八卦、愛歷史、愛八卦歷史,歡迎關注
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