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活一世,難免經(jīng)歷一些風(fēng)雨苦楚。
行走半生,會愈發(fā)懂得,萬事萬物的根源,都在自己的內(nèi)心。
有人因心而灑脫、自得,也有人因心而抑郁、煩悶。
生活本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,而修行的歸宿不過是安放好自己的心。
心定,則一順百順;心安,則事事方圓。
清風(fēng)明月本無情,皆因人心而有靈。
余生,修一顆浸透世間萬物的心,日子才能有聲有色。
來源:全景視覺
無事,充盈“閑心”
蘇軾一生跌宕起伏,接連遭貶,但多年流放并沒有讓他自怨自艾、就此沉淪,反倒練就了一顆從容豁達的心。
“烏臺詩案”后,蘇軾被貶黃州,獨自居住在林皋亭,從此過起了隱居務(wù)農(nóng)的生活。
雖然日子清苦空虛,蘇軾卻沒有悠閑度日。
他開墾荒地、種花種菜,在田野鄉(xiāng)間享受著怡然自得的滿足感;他閱讀經(jīng)典,從點滴熏陶中收獲豪邁灑脫的人生觀。
四年后蘇軾重返仕途,但生性耿直的他又很快迎來了第二次貶謫,這次被貶到了更偏遠的惠州。
閑來無事,他不僅學(xué)著開發(fā)新菜,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,還體察民生、造福一方百姓。
不幸的是,三年后因為一首詩,蘇軾再次被貶儋州,這時的蘇軾已是年過花甲的老頭。
即便如此,他也沒有選擇過安逸的“退休生活”,反倒在這里又開始研究醫(yī)術(shù)、開辦學(xué)堂,為百姓發(fā)揮自己最后的余熱。
“九死南荒吾不恨,茲游奇絕冠平生?!?/p>
被貶的路上是孤獨的,但蘇軾的內(nèi)心卻是充實而滿足的,在此期間他更是創(chuàng)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,流傳千古。
沈從文曾說:“我的人生最怕的就是休閑,休閑會失去生活的意義?!?/p>
確實,人太閑了,就容易胡思亂想;心太空了,就容易無事生非。
來源:全景視覺
努力抓住奔忙日子里的留白,會發(fā)現(xiàn),點點滴滴都是饋贈。
會享受生活的人,都很會利用閑暇時光,讓靈魂得以安放,內(nèi)心得以充盈。
有事可做,是治愈一切心病的良藥。
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有事做、有人愛、有期待。
閑來無事,不如給自己的心靈充個電,做舒服的事,見喜歡的人。
有事,梳理“亂心”
米蘭·昆德拉認為:“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。 ”
很難不認同。
倘若凡事隨意堆疊、內(nèi)心雜亂無章,那生活便如一團亂麻,再精明的人也會分身乏術(shù)。
意大利短片《星期六》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。
某個周六的早上,一名獨居男子正在悠閑地盤算今天的必做清單。
洗衣物、掃地、扔垃圾、刷碗、收拾房間、給家人打電話、晚上休息娛樂……
如何有條不紊、高效快速地完成這一天的任務(wù),成了他當(dāng)下最焦慮的問題。
先洗碗還是先將衣服送去洗衣店,或者先洗澡,同時打掃浴室……
就這樣,不同的流程在男人腦海中一遍遍上演,他試圖找出最優(yōu)的解決方案。
結(jié)果,男人將大量時間耗費在糾結(jié)、思考中,牽扯出的瑣事越積越多。日暮黃昏,一天很快就過去了,而男人什么事也沒做好。
做事毛手毛腳,往往是因為自己先亂了心緒。
當(dāng)面對煩瑣的雜事,唯有先穩(wěn)住陣腳,理清思緒,才能應(yīng)對自如。
來源:全景視覺
我有一位學(xué)播音主持專業(yè)的同學(xué),她的生活看似雜亂無章,實則有條不紊。
工作后的她一邊學(xué)習(xí)技能,一邊代課或者做主持相關(guān)的兼職,自己幾乎沒有休閑娛樂的時間,即便如此,她的本職工作也干得出類拔萃。
作為“時間管理大師”,她的秘訣就是“先完成,再完美”,將短時間內(nèi)要做的事梳理好,先做眼下,分清主次。
俗話說:“心性不亂,迷路自清?!?/p>
每個人都有焦頭爛額的時候,只有時刻保持心平氣定,不亂陣腳,才不會被焦慮裹挾,無法脫身。
生活是有章法的。
正如書要一頁一頁地看才舒服,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才有味道。
遇事不慌不忙,做事循序漸進,才是生活最大的智慧。
大事,放下“畏心”
聽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一個小和尚和師傅出去歷練,不料在路上遇上大雨,山上突發(fā)洪水。
師徒兩人到山頂避險,雖然水勢不大,但小和尚一直擔(dān)心不已。
隨著雨水積多,山腳的水位有所上漲,小和尚見狀更是坐立不安,他勸師傅趕快離開,否則他們二人可能兇多吉少。
師傅并未動搖,只是靜靜地說:“山腳就沒有洪水了嗎?不要驚慌,坐下來再等等?!?/p>
說完,師傅便安心等待,絲毫沒有被洪水影響。
反觀小和尚,此后幾天憂心忡忡,寢食難安。
幾天后,洪水終于退去,師徒二人擺脫險境,小和尚也終于放松下來。
但小和尚卻充滿了好奇,他問師傅:“您難道早就預(yù)料到我們會脫離險境嗎?”
師傅笑著說:
“能解決的事,不必擔(dān)心;解決不了的事,擔(dān)心也無用。
“我們能做的就是物來則應(yīng),去則不留,遇事不畏,安住當(dāng)下。只有心之所向,萬事皆無法阻擋?!?/p>
來源:全景視覺
在緊要關(guān)頭,師徒二人的態(tài)度形成鮮明對比。
不論是恐懼膽怯還是氣定神閑,環(huán)境都不會因此改變,但一個穩(wěn)定的心態(tài),卻能讓人掌握更多主動權(quán)。
正如一首歌中唱的:“我不怕千萬人阻擋,只怕自己投降?!?/p>
很多時候,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客觀的事,而是主觀的心。
人的內(nèi)心,就如一面放大鏡,照到恐懼,恐懼就會無所遁形。
可能本是一件小事,只因自己的慌亂,就演變成大事;而當(dāng)真正緊急的大事發(fā)生時,恐懼膽怯也于事無補。
厲害的人,從來都是從容不迫、氣定神閑的,因為他們深知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掩的道理。
只有不慌不忙,才能激發(fā)出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潛力;只有沉得住氣,才能穩(wěn)中求進,馬到成功。
遇事,要學(xué)會放下“畏心”,做到寵辱不驚,才能“賞庭前花開花落”。
小事,端正“慢心”
《道德經(jīng)》中有句話:“天下難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細。”
不放過每一件細微的小事,才不會錯過每一個成功的路口。
面對小事,端正“慢心”,做到小事不怠慢,大事才能不慌亂。
“壽司之神”小野二郎就是一個將小事做到極致的人,他深諳“慢工出細活”的道理。
在食材的挑選、搭配上,他極度嚴苛,米飯都是精心挑選的,每一種配料都要求嚴格精準。
在對待客人方面,他更是從不懈怠。他會仔細觀察客人的位置,將壽司放在客人最順手的位置,如果客人是左撇子,他會倒轉(zhuǎn)壽司的位置為客人提供最大的便利。
店鋪雖小,卻處處用心,小野二郎的專注、細致,讓他的壽司遠近聞名,受到無數(shù)人追捧。
即便聲名遠播,前來品嘗的客人絡(luò)繹不絕,他依然能做到不“急功近利”,不為利益忘記本心,反而更加認真地研究壽司。
周潤發(fā)在電影《無雙》中說:“任何事,做到極致就是藝術(shù)?!?/p>
來源:全景視覺
然而,如今快節(jié)奏的生活很難讓人們穩(wěn)住心神,聚焦細節(jié)。
往往在大事上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滿懷期許,小事中卻馬馬虎虎、敷衍塞責(zé)。
殊不知,一個人的能力從來不只體現(xiàn)在大局前,更取決于細節(jié)處。
泰山不拒細壤,才有現(xiàn)在的巍峨高大;江河不擇細流,才有今天的深邃長遠。
人生如斯,要想高樓拔地起,就要在一磚一瓦上下功夫。
學(xué)會用“沉浸式”的體驗去對待小事,如此,成功才有回響,生活才有饋贈。
開元寺中掛著一副字:
“無事心不空,有事心不亂,大事心不畏,小事心不慢。”
長路漫漫,安置好這“四心”,生活也就順了。
人生下半場,愿我們都能修煉一顆強大的內(nèi)心,以灑脫舒適的節(jié)奏過完余生。
作者:錦黎,終身讀書實踐者,鐘愛寫作,以筆抒情,用文字凝視內(nèi)心,以理性洗刷人生。